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对火烧新野这一段故事十分感兴趣,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这个故事背后究竟有什么背景,诸葛亮究竟为什么要火烧新野呢,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呢,这事情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火烧新野简介
火烧新野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
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
江东孙权得到周瑜、鲁肃等人才的辅助,势力进一步扩大,江中竟有战船七千余艘。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军马。曹操破袁绍后,命孙权送一儿子到许昌为人质。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召周瑜、张昭商议。周瑜认为一送人质,便要事事受制于曹操。最后决定不送人质到许昌。这就是火烧新野的故事。
诸葛亮计谋
诸葛亮熟知这夏侯惇的品性,早早的布下陷阱,待到夏侯惇领兵前来就被赵云引进了博望坡的峡谷内,关、张二人埋伏其后,见到夏侯惇中计立即点起大火,将曹军烧的是人仰马翻,夏侯惇拼死才从小路逃走。
博望坡一战后关、张二人立即改变了对诸葛亮的态度,称赞其神神机妙算。夏侯惇大败而归无颜见曹操,便将自己捆了起来前去负荆请罪,曹操并没有怪罪于他,随后又亲率大军,扬言要踏平江南。
刘表死后,其子在蔡夫人的撺掇下向曹操呈递降书,刘备便弃新野已投樊城。待曹仁领兵到新野时,城中已无一人一马,他便命众将士相继进城,然诸葛亮早已算计于此,等待夜深时分,命人在各城门放火,城内曹军一时大乱,赵云率小队人马混战,逼得曹仁又是仓皇逃窜。
心理战术
“火烧新野”是一场战役,但它又不单单是战场上的厮杀,它还涉及心理战术。“火烧新野”讲的是刘备在听从军师诸葛亮的计谋之后,大胜曹仁。“火烧新野”是诸葛亮放的第二把火,也是著名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二把,第一把,诸葛亮烧在了博望坡,这一把火大败了曹操的部下夏侯淳。
第二把,也是著名的“火烧新野”,大败了曹仁的军队。因为“火烧新野”等著名战争的胜利,它的谋划者诸葛亮被人认为最擅长使用火攻。在他“火烧新野”之前,他本是个无名小卒,这把火烧了之后人尽皆知,世人也都知晓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火烧新野”奠定了书中诸葛亮的位置,也使得曹操开始重视他的敌人——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