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名字,傅斯年,是不是感觉像是小说里的,其实也可以这样说,有一部网络小说里的男主角就叫傅斯年,但是这个地方我们要说的并不是小说,而是那个生于山东与我算是半个老乡的,曾经打过毛泽东一巴掌,同样也是北大的校长的傅斯年。
傅斯年个人简介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傅斯年打毛泽东
他叫傅斯年,是胡适最得意的弟子。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是个有名的刺头,曾担任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总指挥。在毛泽东担任北大图书管理员时,因为毛泽东工作不认真,他还打过毛泽东一个耳光。
傅斯年雷厉风行,宣布把所有出任伪职的教授一律开除出北大,他告诉上门说情的人:「如果这些人受不到谴责,那么久太对不起那些跋山涉水到了重庆和昆明的教授和学生了,他们为了民族大义而抛家别子去了大后方,吃不上喝不上的,容易吗?」
人物生平简介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0年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进入伦敦大学研究院,研究实验心理学,同时兼修物理学、化学与数学。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作出不少成绩。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其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