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大壁虎,特别是在农村里,这个经常在墙上胡乱爬,小的时候可害怕他们了,见到他们就拿拖鞋打他们,小时候还好奇他们的血怎么和人一样是红色的,想到小时候的时光总是快乐的,本期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壁虎,了解一下壁虎的生活规律。
大壁虎
大壁虎(学名:Gekko gecko)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体型较大,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背腹面略扁,头呈扁平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横条纹,
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紫灰色、橘黄色斑点,尾有白色环纹。吻鳞不接鼻孔。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约12-14纵列。指、趾间微蹼。尾基每侧肛疣1个或2-3个,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26个。栖息于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生活于树林、开阔地、山区、荒漠及房屋内。多夜间活动,主食昆虫。多为卵生,每次产2枚。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在印度东北部到澳大利亚群岛也有发现。
成年大壁虎全长可达300毫米。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是最大的一种壁虎。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色灰白而有粉红色斑。头大,略呈三角形,躯干背腹扁平,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长短适中,指趾扁平,其下方具单行皮肤褶襞;
大壁虎生活的环境
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在中国广西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石灰岩构成的石山中,山上有矮小树木并有供其饮水的水源,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在云南的栖息环境有3种类型:一为树洞中,二为房舍环境,三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裂隙中(河口),三种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四周多农田。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
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它的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
大壁虎的繁殖
生长繁殖大壁虎的繁殖期为 5~8 月,5 月开始交配产卵,但以 6~7 月产卵最多。每次产 2 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 5~7 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 35~45 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
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 8 厘米。广西桂南地区 8 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 3 月才能孵出,需时 198~205 天。10 月至 3 月为冬眠期。大壁虎一般在 5~6 月间发情交配,6~7 月为产卵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