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是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器,现在也是国宝级的文物,被称为是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不仅制作精妙,还让我们通过此灯认识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竟然也是有着环保意识的。长信宫灯拥有着极为精湛的艺术,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长信宫灯的发现
1968年5月,解放军在河北满城县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余米的孤山上执行一项秘密的国防施工任务,却意外的发现了一座古墓,以及出土了这件令世人震惊的长信宫灯。打开窦绾墓主室时长信宫灯散落一地,并非它的完整形态,后经专家们的修复长信宫灯才得以回复原本的容貌。
长信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体鎏金,显得灿烂而华丽。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处处都体现着长信宫灯的制作精妙。
长信宫灯被称为是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
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长信宫灯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长信宫灯主人之谜
而在长信宫灯被发掘出来后,一开始自然是有着些许谜团的。铜灯灯体的一些部位,有九处刻有铭文,共计65个字。长信宫灯上部灯座底部周边刻有“长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的铭文,仔细观察,其字迹稍嫌潦草,可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故“长信尚浴”似乎并不是此灯的最初所有者。
最初的所有者应当是先刻上去的,且字迹比较工整,所以灯体上6处“阳信家”字样的铭文说明宫灯原本是属于阳信夷侯的刘揭之家。该宫灯还有“长信”字样,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故名“长信宫灯”。